close




「尖子生」無創新優勢?格式化難以適應社會發展



















補習-「尖子生」無創新優勢?格式化難以適應社會發展



補習介紹

  華東師大教育管理系主任魏志春教授最近遇到一件令他感歎的事。系裡在招收碩士研究生(論壇)
時,不時有家長輾轉找上門,尋問各種入學和考試事宜。對此,魏教授十分反感,哪怕冒著被投訴的風險,也會立即毫不客氣地回絕家長請讓孩子自己來問!他說:「考研(論壇)
還要爹媽出面,這樣的人即使成了研究生,又能有什麼真正的科研作為呢,更遑論創新了。」


  上海已經明確要為創新人才創造更好空間,為實現「十二五」目標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。然而,一個嚴峻的現實是,當下的創新人才培養還很難適應創新驅動、轉型發展的社會需求。在日前舉行的上海市第二期「名校長名師工程」學員成果展示長寧專場上,名師們圍繞高中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途徑展開了研討。


  魏志春教授對最近上海青少年PISA成績列世界第一的「喜訊」做了新的註釋。據魏教授掌握的情況,儘管在世界65個國家和地區的競爭中,上海學生的閱讀素養、數學素養和科學素養三項成績均位居第一,但這基本上是有賴於上海整體的考分高,即原來的所謂薄弱學校、差生的面貌發生了顯著改善,但如果單單分析PISA三項測試的「尖子生」情況,上海與其他國家城市幾乎沒有什麼差別。而創新人才的培養,恰恰比拚的是冒尖的那部分人群,在這方面,我們不僅沒什麼優勢,反而還有許多羈絆。


  魏教授還對影響了中國幾代青少年的一句口號提出了質疑,那就是耳熟能詳的愛迪生名言:「天才,百分之一是靈感,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。」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,中國教育界卻習以為常般硬生生掐掉了前半句話。「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,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。」魏教授說,創新其實靠的是一種靈感,從某種程度上說,創新人才的培養是屬於英才教育,但現在中小學的課程標準、考試標準都是格式化的、大一統的,教材內容、考試題型都是規定死的,教師在教學中的自由空間很狹小,這又怎麼能培養出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學生呢?


  長寧區教育學院特級教師嚴重威在研討會上說,從這些年的學生考試情況來看,會發現一個奇怪現象。有些學生數學成績很出色,但在物理計算時卻失分嚴重;還有的學生對同一物質的物理性或化學性掌握得很好,但遷移到生物學上,則立刻會顯出知識掌握的破綻。這就是說,我們教給學生的知識是「隔學科如隔山」的,沒有知識的融合、沒有綜合能力的提高,也是不可能邁上創新之路的。(記者 王蔚)


  (新民晚報 王蔚)





上門補習 | 補習介紹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ktutorcity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